
为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,培养高素质生态环境人才,2024年5月25日中华环保联合会生态环境领军班2024年第三次课程在北京开课。
5月26日上午由清华大学环境学院长聘教授、博士生导师,英国伦敦大学学院荣誉教授温宗国老师为同学们授课。
课上,温老师与同学们探讨了城市资源循环利用的潜力。此外,温老师还提出了城市多源固废资源化和资源代谢优化的解决方案,并分享了“无废城市”大模型开发的实践经验。
知识点回顾总结
“无废城市”建设发展趋势
一、国家“无废城市”试点的内涵及重点任务
通过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, 持续推进固体废物源头减量和资源化利用,最大限度减少填埋量, 将固体废物环境影响降至最低的城市发展模式。
1. 实施工业绿色生产,推动大宗工业固废贮存处置总量趋零增长
2. 推行农业绿色生产,促进主要农业废弃物全量利用
3. 践行绿色生活方式,推动生活垃圾源头减量和资源化利用
4. 提升风险防控能力,强化危险废物全面安全管控
5. 激发市场主体活力,培育产业发展新模式
二、绿色低碳转型中建立健全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
中长期发展的新特征:
● “双碳”目标下风电、太阳能发电等,清洁能源将成为电力系统的主力
● 消费升级对高分子材料需求量急剧增加,消费和废弃量长期世界第一
● 冶金、化工等资源密集型产业处于发 展后期阶段, 大宗固废产生量正处于高位平台期
● 我国城镇化发展正逐步走向成熟,城镇有机固废产生量大、堆存量多,年产量超50亿吨,位居世界首位
三、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的突出问题
1.管理制度
固废管理职能部门交叉,协调机制不畅,缺乏系统性统筹规划
2.统计监管
固废的追踪溯源和全过程监管体系有待完善
● 一般工业固废底数不清、去向不明的问题普通存在
● 快递、农业等包装废弃物、园林农贸垃圾流向不清
● 固废产生、转运、利用处置全流程管控体系不健全
3.源头减量
生活垃圾分类、收集与处置的系统性有待提高
● 大多试点城市的垃圾分类工作仅在分散的社区、单位进行,甚至未开展,缺乏分类收运处置设施与监督引导机制
● “两网融合”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不完善,影响后续资源化利用
4.产业培育
固废资源化利用关键技术需要攻克,产业培育不足
● 大宗固废以低值化利用为主,在技术选择和适用性上问题较多
● 固废资源化利用与其他产业链衔接和多源固废协同处置困难
● 部分固废资源化利用关键技术需攻克(飞灰、秸秆、医疗废物等)
● 相关产业、企业、市场的培育与扶持力度不够